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

負面文字才能造就正向生活

標題這段話說的單純是我自己的情況。


    1989年生的我,很小就有機會接觸網路,到國中時一頭栽進寫追星跟BL文章的網路世界裡,對生活的許多不滿、委屈,更需要透過文字化來排解(突然想起,我小學就開始手寫日記了,還被媽媽看到我寫我的戀愛心情)有時候寫成流水帳,有時候寫得連現在的自己都看不懂,但是透過一天天的敲打鍵盤,我在現實生活中的焦慮著實降低不少。
    那時候很流行無名小站,我則偏好蕃薯藤網站的天空部落格,斷斷續續從國中寫到快要上大學;跟朋友聊天時,聊到自己身上發生什麼事,偶爾會聽朋友回應『我有在你部落格看到』,省下不少在現實生活中重述委屈的痛苦時刻,能夠比較快速進入討論、安慰的階段,但是只回頭看部落格的話,會發現留下的美麗文字多半是沉重、負擔大的,完全就是不小心出意外的話,會被說成「抑鬱女子」的程度。

    不過臉書開始流行以後,逐漸習慣簡短、快速的發言,每一個負面的片段都有機會被放大成事件,開始越來越多人表示不喜歡在社群軟體上面看到太過負面的情緒,漸漸的,我也選擇性發表自己的生活,再來,似乎就和這樣的療癒書寫越來越遠了。

    一直想把書寫習慣拯救回來的我,最近看到臉友夏途島因為臉書禁言的問題開始研究各社群平台,也不禁想起我申請過各種平台,在不同社群中游移、習慣、生存,卻還是沒有找回過去在天空部落格寫日記、類創作的感受。
    可能就像夏途島說的,如果沒有讀者,是提不起勁繼續往下寫的。

    光是社群平台,我目前正在使用的就有臉書、推特、噗浪、IG,臉書與推特因為關心公共事務的關係,已經逐漸發展出某種「社群人格」,IG則是只放值得記錄的全台文日常搭配照片,用得很少,被我荒廢好幾年的噗浪,反而是我目前真正的「情緒樹洞」,我把很多不能公開說的話,鎖在那個沒有公開、好友數10人上下的狹窄河道裡,每次發完,難免會想說看得到的朋友不知道會怎麼想我?但是每每發完那些負面或極具批評的文字,現實中的我就會舒服一點,比較能夠沉靜下來。
    有一些話是和人際關係牽扯的理念、價值有關,我知道現在的網路風氣,並不能接受你在200字的偏激之外可能有1萬5千字的前言和後話,我們光是連「台語為什麼是台語」都沒辦法在短短200字裡面不接觸到歷史的說明,更不用說其他揉合情緒或不揉合情緒的評論,很多是當下哽在喉嚨的酸,不用文字轉化成一根魚刺好好的夾出來,你就會刺痛、發炎或者死掉。

    前幾年沒有快死掉的感覺,因為很多事還會嘗試說,今年覺得說出來的成本太高、心理壓力太大,索性不講,結果不講就感覺自己似乎快死掉,而這些煩惱、厭惡的情緒,又難以跟身邊的人討論,因為我身邊的人不一定跟我有同樣的困擾。

    讓我把文章方向拉回來一些;其實會想寫這篇,主要是我有兩三次在噗浪,想寫一則關於我為什麼要在噗浪這麼負面的噗文,但又不想寫得像是討拍,所以好幾次開了blogger準備來寫這件事,卻沒有好好地寫下來,被其他事情吸引了注意力,今天終於好好地寫下來了。
    我不習慣在同一個平台開設數個帳號(所謂「開小帳」),所以在拾回用文章排解情緒的技巧、習慣之前,噗浪應該還會是鎖起來的私密狀態,等到我能夠好好把苦楚轉化成魚刺、把負面情緒變成負面文字寫成美麗篇章的時候,再來把噗浪當成寫創作的經營平台。

    

    不知道下一次打開blogger書寫是什麼時候,但是下次希望能探討自己的注意力一直被吸走的問題,先記著,希望不要隔得太遠了。


#書寫 #部落格 #社群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